校级一流课程《影视照明艺术》

时间:2023-08-29     来源:文化传媒学院     阅读0

一、《影视照明艺术》 校级课程

二、课程简介

《影视照明艺术》是本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通过对光的性质、灯具的种类以及不同光线对画面空间艺术造型的营造,使学生对影视照明的技术与艺术层面的理论有较为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并通过不同案例实操练习提高学生利用光线造型的能力,打造“高阶”的塑造画面的能力,为后期毕业设计作品拍摄,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能力。本课程采用的是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授课模式,总学时64,开设于第四学期,依据线上线下课程设计的思路和“理论+实践”的形式,构建了线下教学“教室/演播厅+校园实景”、线上“自我检测”的双通道学习过程。

三、

1. 课程负责人

王晓娜 专职教师

图片1

2. 课程团队人员

赵牧原 专职教师

图片4

白倩 专职教师

图片1 

 谢虹光 文化传媒学院教指委主任

 图片3

四 、课程特色与创新

本课程依据线上线下课程设计的思路和“理论+实践”的形式,构建了线上教学“教室/演播厅+校园实景”线上“自我检测”的双通道学习过程,注重教法与学法的改革,过程性评价创新,全面提升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

1. 教学内容创新:与前期《摄像基础》课程的衔接

充分挖掘前后续课程的继发能力,在课程讲授与实践拍摄中与前修课程《摄像基础》实训项目结合,如“角色的登场与现身”,在原先注重镜头语言基础上加入光线的处理,使本项目达到“高阶”画面感的质量提升,整体提升学生的画面审美能力。

2. 教学方法创新:线上线下、对分课堂贯穿始终

依据线下线上混合式课程建设思路,线下理论与实践均采用对分课堂、项目教学、任务驱动式的方法,进行情景式教学;线上利用“互联网+教学”方法,如将学生“独学内化”部分——课堂实训拍摄片段上传至学习通,进行线上讨论与解惑,提升教学质量。

3. 教学评价创新:学科竞赛、技能认证

过程性考核评价是本课程的一大特点,学生通过参加学科竞赛,以赛促学,在实际拍摄项目中提高运用光线的能力;学生还可以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取得技能证书,如“全媒体运营师”等,通过多项实践比赛促进理论知识的转化,真正将课堂知识运用到实践拍摄中,从而检测自己的学习成果。


五、课程成果

1.团队教师成果

王晓娜 讲师:《影视照明艺术》校级一流课程负责人,发表省级论文两篇,获得国家级专利一项,校级一流课程《传播学概论》主要团队成员,2022年、2023年指导学生多次参赛获奖,取得了大学生学科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赵牧原 讲师:校级一流课程《影视照明艺术》主要团队成员;《影视照明艺术》教案入选2021年度课程思政优秀案例;2022年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广播电视节目形态研究》团队主要成员;2022年度“秀出基本功”最美系列评比,最美教案艺术组一等奖;入选评估期间,优秀教师风采展100人名单。

白倩 助教:校级一流课程《影视照明艺术》主要团队成员 ;校级一流课程《广播电视节目形态研究》主要团队成员; 论文发表:诗意纪录片《四个春天》的情感叙事;校级课题立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课程思政建设意识和能力的路径研究》

谢虹光 教授:在北京大学等出版社出版《中国古代文论导读》、《实用公关写作》等7部著作;在人民日报、人大报刊资料、名作欣赏及各类报上发表《白居易<花非花>再辨》、《白居易山水审美的文化意蕴》、《 <郑伯克段于鄢>的历史解读》、《精益求精评<立秋>》、《一把酸枣舞大风》等论文90余篇;还发表有诗词、散文、小说作品,参与多部电视片创作及话剧改编。

 

2.比赛成果

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    全国赛区优秀奖;山西赛区二等奖、三等奖

第十六届中国好创意大赛      山西赛区微电影组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