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名称
《大学语文》 省级课程
二、课程简介
《大学语文》是全校通识必修课程之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生生为本”教学理念,做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统一。夯实学生汉语言文化基础,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和学会自主学习方法,具备职业生涯和生活必备的汉语言沟通与表达能力,为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的理论和思想基础。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为学习高等教育各类专业课程、接受通才教育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通过本课程学习,领悟传统经典的文化内涵,提升阐释传统经典作品的水平;了解各种应用文体的基础知识,训练语言表达技巧,提高准确传达思想与情感的能力。
大学语文课程最早在2014年开设,是面向所有本科专业学生的通识必修课,开设一个学期,32学时,2学分。2016年修订教学基本文件,规范课程设计及内容,其间不断推进教学内容改革,2018年重新修订教学大纲,更换教材,统一规范教学内容,2019年开始深入开展课程的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蓝墨云、雨课堂、超星学习通平台进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逐步实现线上翻转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即学生通过线上观看视频、阅读案例、线下参与课程讨论、课程学习,并将课程思政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
课程与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主要是:1、大学语文的定位模糊。应该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具而以人文性为主要特色的课程。2、教学内容选择单一。应该是既能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又能符合应用型文化的需要。3、大班授课,学生基础不一,教学实施困难。
三、
1.课程负责人:宋惠萍
2.课程团队成员:刘建鑫
四、课程特色与创新
大学语文是我校公共基础课,具有广泛的受众。课程在大一开设,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习惯乃至人生观引导具有重要的意义。我校本门课程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创新成果:
1.理念创新:人文与技能融合、成人与成才并举、理论与应用结合。
2.内容创新:文学欣赏与沟通写作相结合,做到了“语”“文”兼顾、“知”“能”并重。“中华传统文学”将带领学生走进古圣先贤、孔孟老庄的世界,遨游于积极入世与高蹈洒脱的精神空间;又注重提升学生赏析和写作文学作品的能力。“沟通与写作”则引领学生进入汉语言文字的天地,让学生在感受汉语言文字的独特之美,同时突出语言的应用性,通过多种形式的语言训练,让学生在增长汉语知识的同时提升语言的运用能力。
3.模式创新:建立了模块化的课程资源和教学体系,让学生在完成基本学习任务后,根据学生专业的特点,针对性的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侧重调节,让课程更好地融入专业课程体系中。
4.评价创新:侧重过程性评价,教学评价多元化。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评价,将线上学习、线下演讲、辩论、话剧表演等纳入过程性考核。借助学习通等在线平台可获得丰富的学情数据,通过对这些实时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实现对个体学习过程的跟踪和反馈。
五、课程成果
1.团队教师成果
(1)教学改革方面
康建鑫老师荣获“课改先锋”称号
康建鑫老师在2022年“秀出基本功”活动中课件、板书均为一等奖
(2)科研
宋惠萍 参与省级课题三项、校级课题两项
康建鑫 主持省级课题两项、校级课题两项;专利一项;参与省级教改课题一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负责人
2.比赛成果
第二届教师创新大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