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级一流课程《新媒体概论》

时间:2024-04-27     来源:文化传媒学院     阅读0


一、课程名称

新媒体概论(校级)

二、课程简介

教学内容包括新媒体的概念与特征、类型、新媒体的技术产业、媒体融合等内容。从构建“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入手,课程目标有,在知识目标上,通过“理论-形态-实践”为路线,掌握新媒体的基本原理、形态,与社会的关系、利用线上课堂等新手段辅助考勤,开展课堂测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学以致用的能力。在能力目标上,通过“讨论式+开放式”、“虚实结合”的学习,达到对新媒体知识的掌握,并能利用新媒体知识进行作品创作。结合“传媒”人才培养的特点,面向媒体融合的需要,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的大背景下,通过“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共同努力,将各方资源进行系统的融合,体现理论知识与岗位需求相结合,满足企业对专业人才需要。在素质目标上,坚持以立德树人贯穿培养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坚持“以本为本”和应用型专业人才需求的理念,结合“4 个回归”。聚焦“传统媒体转型升级”,在总结传统媒体创作经验和借鉴先进媒介技术基础上,引导学生热爱传媒专业,激发学生为传媒专业服务的热情,具备既能传播社会声音又有社会担当的高素质人才。通过对“两性一度”,发现传统《新媒体概论》课程中需要解决以下教学难点问题。课程内容较为陈旧,章节内容间关联性弱,导致学生解决复杂媒体问题的能力不足,课程缺乏高阶性;课程教学方法落后,缺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课堂互动,线上资源利用率不高,课程缺乏创新性;课程实践环节以技能训练为主,缺少真实项目介入,评价方式单一,形成性评价较少,课程挑战度不足。本次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主要是通过“互联网+新媒体概论”的教学模式构建,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将该课程总学时32 学时,分为线下24 学时和线上8 学时两部分。线下课程利用学校配套的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室、实训室和工作坊),采用“理论+实践”“集中+分散”“校内+校外”等形式进行讨论式教学;线上课程利用学习通平台采用“同4 伴讲评、同伴问答、结合项目探究”等形式进行线上开放式教学。

三、1.课程负责人

7BB79488-51FF-42F7-9DBE-F8B7E3F14702

靳丹阳   职称:讲师 专职教师

2.课程团队成员

37CF198B-2C0B-4274-9D9D-2985B1FA63A8

马馨  讲师 教研室主任  

DB02B748-EED9-49DF-845F-AC301019BA25

潘伟 

四、课程创新与特色                               

(一)教学设计:教学理念:以生为本、资源优化、协同培养的课程育人理念。面向大数据、媒体融合等新媒体时代,结合“学科链-专业链-产业链”协同育人创新,坚持“以生为本”,知行合一,通过新媒体理论知识与前沿新媒体技术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亲身实践,满足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课程内容设置:虚实结合、手段多样、保证质量的内容设置。依据线下线上混合式课程建设思路,线下采用“虚实结合、场景化”的方法,结合课题项目,通过“互动式、启发式及批判精神”等形式,将课堂搬进实训室,进行讨论式和情景式教学;线上利用“互联网+教学”方法,借助学习通平台,结合“虚拟仿真技术”,进行开放式教学;并通过“微信群、移动数字平台”,多手段教学形式融为一体,进行传授、讨论与解惑,提升教学质量。课程评价:因材施教、效果可视、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方法。结合“知识能力”预演并诊断分析,重新调整评价体系,发挥网络平台的优势,突出过程考察,准确采集学习数据。

(二)创新特色:第一,重塑课程内容,巧融德育元素,展现高阶性:课程内容按照“理论-方法-实践”这条主线展开,知识属性由记忆类向使用类和应用类进阶变化,学生对于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更加完整,为解决新媒体实践项目奠定坚实的基础。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凸显素质目标,将科学精神、担当意识、职业道德、团队精神等优秀德育元素同课程内容进行巧妙融合,实现课程政治思想与专业课同向同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第二,运用多种教法,盘活教学形式,体现创新性性。以“理论-方法-实践”进阶式课程内容为主线,根据专题性质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理论专题属于记忆类知识,运用“情景体验式”的教学模式;方法专题属于使用类知识,运用“案例工作坊”的教学模式;,实践专题属于应用类知识,运用三个课堂联动”及地域传统民俗文化专题训练教学模式。第三,引入真实项目,丰富评价体系,提高挑战度。《新媒体概论》课程立足创作新媒体作品的表现形式,与山西快乐蚂蚁传媒公司、山西画报、澎湃新闻(山西站)、八路军纪念馆合作,进行新媒体作品创作。通过对理论专题和方法专题的延续,通过完成此类高挑战度作业,学生自身综合实践能力和社会竞争力得到大幅提升。

五、课程成果

(一)教师成果

E714FD4D-89E4-43C9-B1DD-00A08A6F1097


BE8C0461-7FB9-45AB-BDC8-22CF46EB2AEA

98C26433-538B-45B3-BB91-670ED2DBDEB6

38E96747-5A36-4498-85E3-CF9DDBC1F372

(二)学生获奖


D330056F-B10C-45D9-9890-C5BA7BE666C9

E7C7D6B6-1BFF-4A76-9BBE-67F6C55967BA

55DF3743-3331-4AD2-ADD6-E6D66FD42D3E

BFE2E428-EF0B-4869-979B-04F54B815236

7C149611-6C15-467B-AC2A-4C486A0D9FE7

C678C88F-7D68-40F3-A68E-DE3B700BC74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