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编导教研室教研活动记录(二)侯晨晨

时间:2025-09-11     来源:文化传媒学院     阅读0

一、活动主题

探索如何将其系统性地融入专业课程的目标设定、教学实施与评价反馈全流程,以学生最终学习成果为出发点与归宿,反向设计课程,构建科学、多元、持续改进的评价机制,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活动内容

(一)主持人开场发言

马馨老师指出,OBE要求我们首先清晰定义我们的学生毕业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核心能力、知识与素养,这些能力必须是可明确表述、可量化评估的。以此为目标,反向设计我们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每一门课程、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成为支撑最终成果实现的坚实阶梯。

()教师讨论环节

侧重点不同进行讨论

教师张英笑提出,OBE理念下的课程设计,首先是一场“思维革命”。以我课程之一《纪录片创作》为例,过去的教学大纲更侧重于对纪录片历史、类型、摄影构图、灯光技巧等知识点进行罗列。我们首先要定义这门课的“最终成果”:即学生小组在期末能独立策划、调研、拍摄并制作完成一部15分钟以上、达到行业基础播出标准的专题片。每一堂课的目标都非常具体和清晰,学生也知道自己学的每一个技巧都是为了解决最终作品中的某个实际问题。

教师王晓娜认为,至少应包含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反思性评价这三大类。同时,评价主体也应多元化,引入同学互评和行业专家评审,使评价结果更客观、更具指导意义。

教师靳丹阳指出,资源配置是关键,比如多个小组同时进行创作,设备、场地、后期制作资源的调度压力会倍增。我建议我们可以尝试“梯队式”项目制,将大项目拆解为不同课程的不同阶段成果,比如《剧本写作》课产出合格剧本,《视听语言》课完成预告片或关键场景拍摄,《导播》课进行模拟演播,最终综合创作进行整合与精加工。

活动总结:

讨论明确了未来课程改革的核心方向,首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原则,反向设计课程,将能力培养落到实处;其次是构建多元化、过程性的综合评价体系,全面衡量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养;最后是正视实施过程中的挑战,积极整合教学资源,探索跨课程协作的项目化教学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