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编导(本)2001、2002班
独木不成林,单丝不成线,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离不开各个国家的共商共建,同样的,构建文明校园也需要我们每一位科院学子的不断贡献。根据学校最新工作安排,在文化传媒学院的紧急号召下,2022年4月6日,编导(本)2001班、2002班一同在艺术楼505教室开展了以“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为主题的班会。参加本次会议的人员有文化传媒学院党支书记郭雅萍和编导(本)2001、2002班的77名同学。
会议开始郭书记表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细小化就是构建文明校园、构建文明班级,同学们应团结一心,共同构建安全文明的班级体。在网课的学习中,同学们应要不耻下问,多向老师请教,提高专业素养。同学们听了郭书记的话,深受鼓舞。
团支书张一格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人类命运共同体,旨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紧接着她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的外交理念。
共同体可指居住在同一地区的人组成的团体,或在宗教、种族、职业等方面具有共同特性的人组成的团体,也可是基于某种共同的利益、态度、价值及情感认同等的人组成的团体或相互支持、同情的关系,也指由国家组成的团体,如欧洲共同体、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提到:“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在外交场合也多次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在2015年第70届联合国大会讲话中,习近平强调:“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共十九大报告再次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领导人对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合作共赢的开放战略、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外交宗旨的承诺,包括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公平、开放、包容、共赢的发展观,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以及尊重自然、环境友好的生态文明。根据中共十九大报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宗旨是“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双边命运共同体、周边命运共同体以及新型国际关系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组成部分。例如中国领导人强调要在国际和区域层面建设全球伙伴关系,倡导建立一个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也提出要“切实抓好周边外交工作,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以及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供稿:赵振宇
供图:赵振宇
02
人类命运共同体
编导(本)2103班
4月6日晚,编导(本)2103班全体同学在艺术大楼504教室开展“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团课。由团支书王珂壮主持召开。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本期“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一起了解相关内容。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世界各国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作出正确选择,齐心协力应对挑战,开展全球性协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从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高度,创造性地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顺应了历史潮流,回应了时代要求,凝聚了各国共识,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对中国的和平发展、世界的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更加关注民族命运、国家命运和地球命运,加强不同区域间青年交流合作,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和力量。
供稿:刘文静
供图:刘文静
03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产(本)2101班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外交理念。为了增强大学生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加深入的理解,在 4月6日晚,文产(本)2101班团支书周瑾芸同学在线上召开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团会。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战略思想是着眼于全人类发展与世界未来提出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一向是负责任的大国,承担着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错综复杂,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蔓延的背景下,中国能够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理念和解决方案是具有建设性和重要意义的。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所遇到的问题与灾难都可能影响周边国家,没有哪个国家能置身度外。因此,加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合作交流显得尤为重要。世界各国要一同维护世界和平,和平发展是实现世界稳定的基石,各国之间要通过文明交流,实现互利合作,而不是企图依靠强权政治实现本国繁荣。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世界各国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作出正确选择,齐心协力应对挑战,开展全球性协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从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高度,创造性地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顺应了历史潮流,回应了时代要求,凝聚了各国共识,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对中国的和平发展、世界的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在团会最后,团支书指出,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更加关注民族命运、国家命运和地球命运,加强不同区域间青年交流合作,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和力量。
供稿:武宇涵
供图:武宇涵
04
构建全球共同体
实现互利与共赢
编导(本)2102班
2022年4月6日,在艺术楼512教室,编导(本)2102班召开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班会。会议由班长张凯荣主持,编导2102班全体同学参加会议。
班会伊始,班长张凯荣为同学们介绍了何为全球命运共同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2012年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习近平就任总书记后首次会见外国人士就表示,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经济的复杂形势和全球性问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政府反复强调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新理念。2011年《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提出,要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的新内涵。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提到:“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命运共同体正是让全球人民在同一世界共同生存,同创建属于自己的新世界。习近平在外交场合也多次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让全世界人民生活在和平共生的新世界,让全世界人民在平等,互利,共赢之中得到属于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资本、技术、信息、人员跨国流动,国家之间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的状态,一国经济目标能否实现与别国的经济波动有重大关联。各国在相互依存中形成了一种利益纽带,要实现自身利益就必须维护这种纽带,即现存的国际秩序。国家之间的权力分配未必要像过去那样通过战争等极端手段来实现,国家之间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有助于国际形势的缓和,各国可以通过国际体系和机制来维持、规范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维护共同利益。
中国正在发展特色社会主义也正在不断的向外拓展,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正是这样中国才能发展的更好,也只有这样中国才能重新站在世界之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顺应了历史潮流,回应了时代要求,凝聚了各国共识,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张凯荣也为大家播放了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频,同学们更加直观的了解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也让同学们的心中留下了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了解。
供稿:贾钦博
供图:贾钦博
05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编导(本)2104班
4月6日,文化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104班于艺术大楼502教室召开团会,此次会议由文化传媒学院2104班团支书郭玉雯主持。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作实践取得巨大成效,不但有利于世界各国建立和加强互通互联的伙伴关系,引导全球治理体系的有效变革而且为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实现全球共同发展繁荣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会议中,团支书强调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2018年5月2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二期)全面投产,系统运行时间将实现对全球各时区金融市场的全覆盖,满足广大用户的人民币业务需求。2013年至2017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累计超过5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超过700亿美元,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推进建设75个经贸合作区,上缴东道国的税费22亿美元,创造就业岗位21万个。中国银行业累计向“一带一路”发放贷款超2000亿美元。
而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们更应该民心相通,2018年5月2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二期)全面投产,系统运行时间将实现对全球各时区金融市场的全覆盖,满足广大用户的人民币业务需求。2013年至2017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累计超过5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超过700亿美元,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推进建设75个经贸合作区,上缴东道国的税费22亿美元,创造就业岗位21万个。中国银行业累计向“一带一路”发放贷款超2000亿美元促进 "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2018年第一季度赴柬埔寨中国游客近50万人次,同比增长超80 17年山东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团组41个2018年2月26日哈萨克斯坦首部《汉哈大辞典》在阿斯塔纳举行首发式,包含汉语常用语词条7万个,填补了哈萨克斯坦汉语教学领域一大空白。外国人过春节扭秧歌贴英语春联。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全球146个国家(地区)建立了525所孔子学院和1113个孔子课堂。
会议最后团支书总结,共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携手建设更加美好世界中国不仅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也是实践者、贡献者和先行者。我们欢迎世界各国都加入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行动中来一起规划,一起实践,一点一滴坚持努力,日积月累不懈奋斗,携手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供稿:李谨辰
供图:李谨辰
06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播音(本)2102班
2022年4月6日晚,播音(本)2102班同学在辅导员赵成苗老师和团支书赵瑞炫的带领下在艺术大楼604教室,开展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团会活动。团会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含义,意义等方面为主要内容,使同学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含义。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在国内国际引起极大反响。在国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被写入“党章”和“宪法”,体现了中国把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统一起来的全球视野和世界胸怀。在国际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获得不少国家的广泛关注与认同,联合国多次将其写入联合国文件,显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具有的世界历史意义。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当今世界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极强的未来指向性;
人类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坚持公平正义,坚持互利共赢,团结携手为人类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就在今年我国在北京举办的冬奥会,不仅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折射出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追求。中国支持多边主义的决心不会改变,坚持互利共赢,坚持求同存异,坚持公平正义,坚持合作发展,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为习主席点赞!
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点赞,为习主席点赞!
人类应该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不断迈进,共同创造更加美好未来。我们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同世界各国人民深化友谊、加强交流,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供稿:王贝贝
供图:王璐瑶